找到相关内容3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汉代佛教与黄老方术思想的结合

    一样。所以,袁宏《后汉纪》说佛教教人“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  (3)大乘般若空观即是老子的虚无说  大乘般若空观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是支谶所翻译的《道行般若经》。经中第十四《真如》,讲的是世界本体与性空的道理,而在汉代当时翻作为“本无”。“本无”成为“真如”之古译语。“本无”则来自老子。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无”,人们以此来解释佛教真如性空说,把大乘空宗一切皆空的思想说成就是老子的...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0264787.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1)

    後漢、支讖所譯的『道行般若經』(十卷)第十四就定名為「本無品」 ,接著,支謙譯『大明度經』的第十四,及後來苻秦時竺佛念譯的『摩訶般若鈔經』第七品均稱為「本無品」。直至羅什譯『小品般若經』(十卷)...三十七篇,也是取法佛教和老子書的。他說﹕  p. 53  「吾覽佛經之要,有三十七,老子道德,亦三十七篇,故法之焉」[42]。  然而,牟子雖強調佛教與老莊的共通性,但否定鬼神、數術、方技的民間信仰,...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甘肃省图书馆藏敦煌梵夹装藏文写经考录(下)

    厘米。计1页。原页码:ga—124。有水湿痕迹。   T0242十万般若颂第三卷第十四 首题:shes rab kyi pha rol du phyin pa stong phrag brgyav pa dum bu gsum pa bam po bcu bzhivo//(十万般若颂第三卷第十四)说明:首全尾缺。宽73.4厘米,高20.2厘米。天头1.4厘米,地脚1.6厘米。计3页。原页码:...

    曾雪梅 张延清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195188.html
  • 20世纪中国回鹘佛教研究概述

    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第68—76页;1988年第5期,第55—65、48页;《新疆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第97—109页);周北川发表该经第七卷第十四(载《新疆大学学报》1995年第2...第4期,第97—112页;《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第二幕研究》,载《新疆社会科学》(维文版)1982年第4期,第84—150页;《哈密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第三研究》,载《民族语文》1983年第1期,...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2939099.html
  • 南传的五十二心所法

    它们只需要把五十二心所和所划定的八十九或一百二十一心的关系联系起来。在《清净道论》第十四、《法聚论》的注释《殊胜义》以及《摄阿毗达摩义论》第二三中,都以多方面来详细论述了心与心所的关系。这虽然是...昙摩结(叶均)  “心所”,是心所有法的略称,即是心的附属物。阿毗达摩摄义论第二说:“这种心所和它们所相应的心是同一所依,同一所缘,而且是同时生灭的”。成唯识论卷五云:“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

    叶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0239729.html
  • 东晋时期般若学研习的六家七宗

    代名词,在支谶所翻译的《道行经》第十四及竺叔兰所翻译的《放光般若经》第一中,均以“本无”来对译“般若”。加之魏晋以来盛行的“贵无”玄谈,遂使“本无”之义在那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得以广为传播,因而...义也。”在吉藏大师这里所说的“琛法师”,就是指竺法潜,《高僧传》卷四之本传曰:“竺(法)潜(西元286年 ̄西元374年)字法深”,“早有才解之誉”,尝讲《法华》、《大》,“既蕴深解,复能善说”。 ...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5841357.html
  • 南传上座部“有分识”思想之探讨--以“九心轮”问题为中心

    同上注。  注18 同上注。  注19 同上注。  注20 《清净道论》第十四(南传六四、页42-46)。  注21 请参阅注8。  注22 请参阅“返缘”部份。 ...saastra )开  宗初品中,当讨论到有关“毗提”( Viithi; 即过程)时,便有提  及“有分”,并在第十中重加解释,由此可知当时此一思想之盛行  。觉音的时代大概不可能晚于四、五世纪,即与无著、...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350025.html
  • 魏晋時期的般若學─六家七宗

    甲﹞“本无”释义─-本无一词,在初期之中国佛学里,含义甚广。广义言之,本无差不多就是般若学的别名。支娄迦谶译的《道行般若》第十四,竺叔兰译的《放光般若》第十一,皆名本无。在日本所传的陈朝慧达撰的《...

    馬少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2154599.html
  • 智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名为正;此後尽经,为流通。(注9)  首先, 智 把整部《 (妙 ) 法 (莲 ) 华经》判为两大部分:(1)约迹开权显实,即第一〈序品〉一直到第十四〈安乐行品〉结束;(2)约本开权显实,从第十五...第(5)姚秦·鸠摩罗什所译七卷或八卷本的《妙法莲华经》。该经共有二十八,(注4)──────────────注 3: 该经目前收录在《大正藏》卷 9,很可能即是智升所说「三缺   」中的西晋·...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1839673.html
  • 论圆教思想的现代契机

    ldquo;开权显实”之后“一切皆实”的角度,作一概要性的说明,以明其时代之契机。   1、《安乐行品》的自行   《法华经》的第十四就是《安乐行品》,这品...提出,见于《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卷一的《方便》第二,所以《法华经》也就成为天台宗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当然,在其它大乘经典里面也有丰富的实相论,只是没有象《法华经》那么直接明确的提出来而已。...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0641660.html